年味儿渐淡,如今的春节假期人们更多选择外出打卡游玩。经历了数年的电影院、KTV、滑雪场、温泉、酒吧、火锅等各式各样的娱乐活动后,以年轻人为主的出游群体终于对以上种种俗不可耐且按部就班的上班式打卡场景失去了热情。或许是因为疫情憋闷了许久的心情与无处发泄的钱包,23年春节的游客数量肉眼可见的爆发式增长。而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各地博物馆举行的美术展、艺术展门口排起了长龙。
上图便是以“共生世界”为主题的济南国际双年展的现场观展照片,统计数据显示,主展区山东美术馆、济南市美术馆开展首日接待观众突破7000人。纵然有口罩封印接触后客流增长的大环境趋势,但究其原因,美术展的火爆也是其本身进化的成果。具体来说是数字展示技术与传统文化、艺术作品的深度结合。在多屏投影融合技术、多媒体互动装置、LED屏、交互投影软件等数字展示技术的支持下,美术展从传统的静态展示变身成科技感十足沉浸式体验场景。
游客可以在屏幕前近距离观看各种裸眼3D艺术形象开心地手舞足蹈,也可以在层高超5米的超大沉浸式展厅中体验艺术的浪漫气息。
春节期间的数字艺术展吸引的更多的是年轻人,消费需求决定市场的供给,而向来追逐时尚潮流与视觉冲击的年轻男女们能够为此买单正是因为:相较于传统的美术馆、博物馆,数字化展示增强了线下观展的游玩体验。
更加震撼的视觉效果与新奇好玩的科技体验也极大的满足了人们拍照晒照的社交需求,线下好玩,场景又出片,该火。
面对更广泛年龄人群的文化鉴赏需求,数字化展示让曾经难以理解的艺术作品栩栩如生,外形新奇靓丽,真正做到雅俗共赏,极大降低鉴赏的门槛。
正因如此,数字艺术展也成为很多家庭遛娃的极佳场景,开心游玩与文化熏陶兼得也。
(家长带孩子观看齐白石数字画展)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说,数字交互为传统文化裹上了鲜亮的外衣,以科技手段诠释演绎,将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
可以说数字化展示的成熟让几乎无人问津的传统博物馆、美术馆乃至科技馆焕发新生,当然这也离不开国家对数字文旅、数字文博的政策引导与扶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新时代的文化艺术供给必须紧密贴合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建立国际视野,厚植民族文化,彰显时代新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两次提到“博物馆数字化”,文物科技创新首次被写入国家规划。国家政策提倡博物馆将数字技术作为文博事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但文博文旅行业的数字展示商业化之路还要一步一步走。今年春节爆火的山东美术馆、湖南美术馆也都采取了线上预约免费观展的形式,而对于数量更多的文旅行业上下游企业来说,尽快的跟随政策,利用数字展示技术打造差异化,探索数字文博成功的商业化模式,则是当务之急。不用过多焦虑,只需跟紧时代的脚步,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